服務項目

 

害蟲驅除  


蒼蠅
蠅為雜食性昆蟲,常見的種類則多偏好甜食或腐食,如:食蚜蠅與寄生蠅喜歡訪花吸蜜;果蠅與果實蠅喜歡食水果或腐果;麗蠅、家蠅與肉蠅則偏好腐肉與糞便。 粗大且類似象鼻的舐吸式口器,是大部分蠅用來舐食液體食物的利器。舐食之前,很多蠅會先分泌消化液,溶解食物中的養分,再舐食吸收。

蠅的棲息環境(棲息地)與其食物偏好有密切的關係。 食蚜蠅常在花叢附近盤旋;某些果實蠅(尤其是雌蠅)會在果園出沒;垃圾筒邊及久置的水果上流連不去的紅眼小蠅應該是果蠅;養雞場或以雞糞為堆肥的農場、果園附近,會見到龐大的家蠅族群;而嗜食腐肉、糞便的肉蠅與麗蠅則是垃圾堆填區的常客。 由於家蠅、麗蠅、肉蠅等蠅經常於人類的食物與汙物之間來往覓食,因此成了傳播細菌、流行傳染病源的元凶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蟑螂
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,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。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,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(某些種類蟑螂剛孵化出來時的幼蟲則是透明或半透明的)的無翅若蟲。若蟲取食不久,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,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,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,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,就可以看見翅芽,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,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-7次脫皮。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-12次才行。蟑螂的生長、脫皮次數和氣候因數、食物的獲得,有著密切的關係,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-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,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蜘蛛
蜘蛛用具有黏性的網當陷阱來捕捉獵物、等待伏擊獵物或是直接追捕獵物。使用蜘蛛網或伏擊戰術的物種對空氣、地面和絲線的震動極為敏感,牠們以此作為警戒線;而主動攻擊的獵人們則擁有比蜻蜓最高準確十倍的視力。有些主動攻擊的獵人對不同的獵物使用不同的戰術,並且顯示出了智能的徵兆-牠們對付困難的獵物時會嘗試使用各種戰術,而且牠們在對付不熟悉的獵物時,也能很快的學會該使用哪種戰術。其他的物種則擁有修改過的身體和行為模式,使牠們能夠在獵食時模仿螞蟻。蜘蛛網有許多不同的大小、形狀和黏性絲線的使用量。現在顯示出螺旋球狀網可能是最早的形狀中的一種。即使球形蜘蛛網的蜘蛛是眾所周知的也是被最廣泛地研究的,牠們在所有蜘蛛物種中也只算是少數,製造出其他種類蜘蛛網的蜘蛛較多,這可能是因為牠們雜亂的蜘蛛網對掠食性的黃蜂來說是較大的阻礙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螞蟻
螞蟻是用分泌物的氣味來進行交流的[9],由於它們平時都生活在一個蟻巢中,所以這種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蟲發育的要好,一個螞蟻如果發現了食物,它就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氣味,其他的螞蟻就會沿著這條路線去找食物,並不斷地加強氣味。如果這裡的食物被採集完了,沒有螞蟻再來,氣味就會逐漸消散。如果一隻螞蟻被碾碎,就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,立即引起其他螞蟻警惕,都處於攻擊狀態。有的種類的螞蟻還會散發一種迷惑敵人的氣味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老鼠
鼠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驚人,估計全世界鼠的總數超過人口幾倍,最常見的除褐家鼠、黃胸鼠、黑家鼠、水家鼠外,還有巢鼠、田鼠、沙鼠、倉鼠、跳鼠、麝鼠、鼢鼠等,世界上最大的鼠是美洲的負鼠,體軀如貓,最小的鼠是俄羅斯巴爾喀什湖地區的跳鼠,大小如頂針,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的五趾,壽命最長的是土撥鼠,壽命在15-20年。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鼠是褐家鼠,約佔全球鼠類的1/3,最少的鼠是牙買加的胡蒂亞鼠,現只有一對保存在托育園。 老鼠每年吃掉的糧食多達數千億斤,還破壞草原,傳染疾病,所以鼠是「四害」之一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衣魚
衣魚(學名:Lepisma saccharina),俗稱蠹、蠹魚、白魚、壁魚、書蟲或衣蟲是一種靈巧、怕光、而且無翅的昆蟲,身體呈銀灰色,因此也有白魚的稱號,嗜食糖類及澱粉等碳水化合物,牠的體型細長,無翅,身體上佈滿了鱗片,口器為咀嚼式。

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,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,不過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。在室溫環境下,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,壽命約為兩到八年。一條衣魚的一生裡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;不過衣魚不斷生長,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。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,雌蟲就會在物件的裂縫裡產大約一百顆卵;可是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,衣魚是不會繁殖的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蚊子
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。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,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。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、瘧疾、黃熱病、絲蟲病、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。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。有些權威人士認為蚊子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。

跟一般的昆蟲一樣,身體分為頭、胸、腹三個部分。身體和腳皆細長。大小隨種類不同,不過大部分小於15mm。體重約為2-2.5mg。只有一對翅膀(雙翅目的特徵),另一對退化為平衡桿。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1.5到2.5公里,單次飛行可持續4分半鐘,一般蚊子飛行時每秒翅膀振動594次左右;這樣的振動,使我們在蚊子飛行時會聽到「嗡嗡」的聲音。口器為刺吸式,特化成細長的喙,大部分種類雌蚊的口器都適合刺吸血液。蚊體表覆蓋形狀及顏色不同的鱗片,使蚊體呈不同的顏色。這是鑑別蚊類的重要依據之一。翅脈上也有鱗片,翅後緣有緣鱗。多為夜行性動物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跳蚤
跳蚤為屬於蚤目(Siphonaptera)的完全變態類昆蟲。是小型、無翅、善跳躍的寄生性昆蟲, 成蟲通常生活在哺乳類身上,少數在鳥類。具刺吸式口器,雌雄均吸血;成蟲體型微小或小型,無翅,體堅硬側扁,觸角粗短。口器銳利,用於吸吮。腹部寬大,有9節。後腿發達、粗壯。完全變態昆蟲。蛹被繭所包住。外寄生於哺乳類和鳥類體上,幼蟲無足呈圓柱形,營自由生活,具咀嚼式口器,以成蟲血便或有機物質為食。

跳蚤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。具有4個生命周期:卵,幼蟲,蛹和成蟲。成蟲必須嗜血才能進行繁殖。 當雌蟲進食而後產卵,跳蚤的生命周期就開始了。雌蟲通常在宿主身上產卵,一次產20枚左右。這意味著卵很容易被宿主帶到地上。因此,宿主休息和睡眠的地點通常是卵的棲息地和幼蟲的發育地。卵的孵化需要2-12天。

幼蟲破殼而出後,會進食一切有機物,例如昆蟲的屍體,排泄物和植物。它們沒有視覺,因而躲避在陰暗的地點,比如沙、縫隙、裂縫和床單里。如果有充足的食物,幼蟲能夠在1-2周內化蛹,編織一個絲狀的繭。又在1-2周之後,成蟲發育完全,可以從繭中出現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蛀蟲
常見的蛀蟲(蠹蟲),從分類上講,是長蠹科、竊蠹科、小蠹科、粉蠹科和皮蠹科昆蟲的總稱。其中前三類昆蟲主要在木材或活樹上危害,皮蠹科昆蟲主要危害皮、毛及其製品。蠹蟲個體較小,成蟲體長一般為2-3mm,多數一年一代以幼蟲越冬,翌年春天化蛹,4、5月份蛹羽化為成蟲,成蟲交配後產卵,卵期約15天孵化的幼蟲便鑽入木材或毛皮中危害,是農林業、木材類裝璜及傢俱和木雕佛像藝品、毛皮服飾的重要害蟲。 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嚙蟲
嚙蟲屬於昆蟲綱的嚙蟲目,嚙蟲目全世界記錄約有33科3200種,台灣目前記錄則已有17科66種。嚙蟲目可分為三亞目,其中嚙蟲亞目(Psocomorpha)種類多棲息於樹皮上,以陸棲性藻類或地衣等為主要取食對象,而小嚙蟲亞目(Trogiomorpha)及粉嚙蟲亞目(Troctomorpha)兩亞目種類則以黴菌和腐屑為食,除部分生活在野外,大部分的種類會在居家及附近棲所中出現。在戶外的種類很少對人類造成為害,而居家嚙蟲則會大量的發生在家中或儲存產物中,除造成困擾外,亦會直接或間接對食品造成污染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小黑蚊
台灣鋏蠓(學名:Forcipomyia taiwana),俗稱「小黑蚊」,體長約1~1.4 mm,好吸人血,被叮咬奇癢無比,嚴重時可能引起過敏反應。幼蟲喜歡生長在竹林或草皮、樹林有長青苔的地方,並以青苔為糧食。雌成蟲好吸人血,做為哺育卵的營養補給品。 近年來由於生活品質提升,國人對休閒旅遊及運動健身日益重視,野外活動也較為頻繁。加上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,大量農地休耕,及政府鼓勵有機栽培,減少殺蟲劑、殺草劑、殺菌劑等農藥及化學肥料之使用。進而促進野外藍綠藻類孳生,提供台灣鋏蠓幼蟲充足食物,成蟲羽化後吸血危害。
   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 
 

白蟻
白蟻社會制度極為嚴謹,與螞蟻相似,普遍分為蟻王蟻后、兵蟻、工蟻三種。可分為兩大類,生殖型和非生殖型。雖然數量眾多,但牠們各個分工,在狹小巢中仍能維持秩序。

飛蟻(又名大水蟻),兩者均是繁殖型白蟻成蟲的俗稱,通常指翅膀未脫落前的白蟻,而白蟻不屬螞蟻類。飛蟻出現於晚上,喜好燈光,在下雨天出現。飛蟻的生殖能力十分強,約在下雨天會長出有四隻小翼。準備交配繁殖,雌性將會變成蟻后。長大後則會變成白蟻,會蛀空木材,可造成巨大破壞。